汽车生产企业要树立这样的理念。汽车工业拉动性强,体现在汽车产品生产需要大量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塑料、橡胶、玻璃及电子产品等。
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包括废旧零部件的再使用、再制造,废旧材料的再利用、能量回收等多种内容,对汽车节能减排的影响也体现在多个方面。废旧部件再使用、再制造通过旧汽车零部件的再使用,可以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,从而节省能源。由于汽车零部件产品不可能达到等寿命设计,因此当产品报废时总有一部分零部件性能完好。这部分零部件经过检测合格后可直接使用。再使用又可分为直接、翻新和修复使用等3种方式。通过再使用使旧零部件得到重新利用,基本上不会消耗额外的能源和产生额外的污染,是最为理想的回收利用方式。
汽车回收利用现状如何?相关政策如何着手?推动的重点在哪里?在本次汽车用品龙8官网论坛上,与会官员、专家、企业人士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。
不规范拆解报废汽车的环境隐患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。第一,油污深入拆解场地污染土壤以及地下水。拆解报废汽车时,汽车内残留的各种油污不可避免会流淌到地面上,这些油污如果直接渗入土地,就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。第二,焚烧电线外皮污染空气。在汽车的结构中有大量的铜线、电线等,不规范拆解汽车时,基本都是采用焚烧的方式来清理电线外皮,而橡胶类制品在燃烧时不但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,还会生成一些有毒的致癌物质夹杂在浓烟中对空气造成污染。第三,大量不可降解废物被随意丢弃。在拆解过程基本完成后会存留一部分没有价值的部件,也就是报废汽车在回收后真正意义上的那部分垃圾。在对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上,非正规的拆解者通常都是随意丢弃,这其中包括很多难以降解的纤维、塑料、泡沫等,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。
汽车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
首先,回收拆解行业整体水平偏低。长期以来,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采取粗放式经营,其管理模式、经营方式、技术手段落后,作业流程不规范,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水平低。同时,这个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和一定规模的拆解中心,回收拆解规模小,发展后劲不足,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。
其次,高东升还强调“要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。”实际上我国已经在开展这些再制造的试点,但是做得还不够。汽车生产企业要树立这样的理念,积极对报废回收的汽车零部件进行寿命评价,积极开展再制造。
“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,汽车保有量大幅攀升,报废汽车数量也逐年上升。作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,我国2011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亿辆,汽车报废量超过400万辆,预计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1400万辆,数量十分庞大。我国汽车每年的报废量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而增加,因此报废车的再生利用问题也就越来越紧迫。”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高东升在“2012首届中国汽车回收利用国际论坛”上强调。